English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电话:020-31025260 
传真:020-89232023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大观园街8号202
  • 疾病防控与渔药使用
立秋之后,池塘有哪些变化以及如何科学管理

目前,虽然已经立秋,但池塘水温仍然较高,立秋后的一段高温天气,大多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之间,气温在35℃以上,持续时间大多在10—15天左右,有时甚至会更长。该天气的特点给水产养殖带来风险。小编今天分享几个规避秋季养殖风险的针对性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立秋后对养殖池塘的影响

1、溶解氧变化:晚上温度明显比白天低,前半夜闷热无风,后半夜又起风,水体密度差加上风力使得上下水体对流,造成返底现象,池底积累的很多耗氧、有毒物质进入水体急剧耗氧,故容易造成养殖动物缺氧、中毒现象。氧债或缺氧将是鱼虾等养殖存大最大的风险隐患。

2、昼夜温差变大:对池塘养殖的水质、底质的影响大:该阶段池塘易出现底臭底热、溶氧不足的情况,寄生虫、厌氧致病菌大量滋生,是病害高发的一个外部因素。昼夜温差变大直接影响藻类正常生长,极易出现倒藻,转水,泛底,分层等现象。

3pH值的变化:白天和晚间溶解氧变化大,导致pH变化过大,白天藻类的光合作用强,溶解氧高,pH升高;晚间溶解氧急剧下降,pH也急速下降,白天最高点与晚间最低点往往差达1~1.5pH值的急剧变化,造成渗透压的急剧变化,对水生动物的肝脏、消化吸收机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4、水温变化:白天阳光灿烂,气温较高,水温也较高,晚上凉爽,气温与白天相差6-10度左右,导致晚上水温较低,水生动物处于能量散发状态(不是能量贮存状态),同时应对低水温产生的应激而消耗的能量和维生素也大。

5、养殖动物易应激:季节转换时,天象、地质及水温条件都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冷空气的增多等使养殖生物(鱼虾、藻类、菌、浮游动物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应激,而且应激更为频繁。二、如何应对立秋后气温变化带来的影响

1.稳定水质

2.定期改善底质

3.增强体质

4.定期打样

俗话说热在三伏,秋后一伏,高温低压,强光湿热,建议各位养殖朋友提前做好池塘预防性管理措施,从而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文章来源:网络图文,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请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