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电话:020-31025260 
传真:020-89232023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大观园街8号202
  • 技术服务
河蟹养殖管理中的几个误区及“水瘪子”诱因分析

水草的利弊相依

养螃蟹的池塘里都种了草,谈养殖就不得不提水草,关于水草,以前普遍流传的一个观念是种草要覆盖60%。那究竟水草养殖品种,是几个品种的草单养好,还是几种草混养更好?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伊乐藻耐高温,所以要几种草混养。另外,要怎么肥水?很多人都接受肥水对养殖有好处的观点,但水草长得好的时候是不肥水的。在我看来,这些问题都是不全面的。

首先,要搞清楚养螃蟹为什么要种草?我做了很多塘口的调研,实验室也做了相关的研究,将水草的功能和负面效应归纳为以下几点。

水草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螃蟹要脱壳,它脱壳时需要一个隐蔽物;

第二,需要康复,有水草的话螃蟹可以进行立体分布;

第三,水草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第四,水草净化水质;实在没有饵料吃的时候,水草也可以用来充饥。

但水草是利弊相依的物种,也有负面的作用。光合作用会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pH升高,pH升高和光合作用会同时发生,高溶氧、高pH值必然也是同时发生;再者,水草和硅藻相互竞争,两者都是植物,都需要光合作用,都会消耗营养成份。所以水草长得好,硅藻就长不出来,水质就清;另外,水草白天是光合作用,到了晚上则会耗氧。

如果水草长到老龄化或长到水面后,覆盖在水面上形成光合作用,只在水的表层进行作用,水底下就没有氧气。因为风浪本来可以把表层的溶氧带到水底,但像这种情况下风浪打不起来,所以水底是严重缺氧的。虽然水草看起来长得很好,但池塘却处于缺氧状态。

刚才提到过,水草长得好硅藻就长不出来。如果水比较肥,一定要在水草上找原因。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水草活力不行,净化水质能力变弱。或是水草长出水面,寿命终止,所以造成水浑浊。当然,如果像一堆一堆的伊乐藻的长法,旁边还会长出水草。因为伊乐藻长在池塘,水质比较干净,底下有光照,旁边就会不断有水草长出来,而且通风条件比较好。

如果一堆一堆的水草生长方式,光照效果比较好,会有水草长出来,那为什么硅藻还会长出来?像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因为水打了除草剂,除草剂对水草是有影响的。打除草剂后,水草从表面开始衰败,表面上的细胞开始腐烂,然后慢慢萎缩沉下去,最后演变成一潭绿水。

今年在某地区同一天观察到两个池塘发生这种现象,原因是就是因为养殖户太勤快,割草的时候一次性全部割完。割完后整个池塘的水草都是受伤的状态,净化水质能力比较弱,需要时间恢复,硅藻就会乘机长起来。

很多人错误的认为,养大闸蟹的池塘里不能有藻。但杀藻会影响水草,刚割过草伤口还未愈合,就进一步杀硅藻,导致水草彻底地萎缩,像这种情况下,水底溶氧很低。不舍得割草,在晴天中午的时候,水底的溶氧很多是不到2毫克。

总结一下,究竟种什么草好?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常用的三种水草都可以高产、高效,只要从水草的功能出发,满足水草的功能,避免水草的不利影响。

第一,伊乐藻是不是耐高温?

不!伊乐藻是高温季种的,长出了水面,如果导致水底缺氧,缺氧造成烂根,症状无法看出来。如果根部黑掉,烂根后从水底浮上来,几天后就彻底崩溃。但伊乐藻高温下可以生长,夏天在楼顶上用塑料筐养都可以长出来。

第二,水草是不是越多越好?

满足它的功能,避免它的不利影响。水草太多的话,尤其覆盖率达到60%~70%,但如果水草很矮,整个生物量比较少,晚上耗氧比较少,也没有问题。

第三,水草长势缓慢是不是因为肥力不够?

水草主要从根部来吸收营养,长势不好的情况,应该从光照等各方面找原因,而不是光靠肥料。如果长势不好就往往归结于施肥施不上去,使硅藻长出来,透明度更低,这样对它生长不利。

第四,水要清才能养出大闸蟹?

一味地要保证水质清澈见底、透明度高,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其实硅藻长出来,是因为水草活力不好。硅藻几乎是所有水产动物的“母乳”、“开口料”,所以不要看到硅藻就很紧张。是蓝藻太多,藻类种类较单一,有害藻类比较多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藻类是混合的,有益的藻类占优势。

第五,注意用除草剂来清除池塘的杂草。

还有割草不要太勤快,一个池塘无论是100亩还是10亩,割草不要一次性割完,至少分三次进行割草。如果割1/3,其它草活力还是很强,还可以净化水质。每次割草间隔两三天,保证水草的活力恢复。

关于营养和饲料方面,螃蟹有类似于昆虫的围食膜结构。昆虫消化能力差,通过围食膜趋势化作用,来提高消化效率。根据这点推测螃蟹消化能力是否也比较差?所以需要围食膜结构。

根据这个猜测做了一个实验,用植物蛋白源来替代鱼粉。其中一份饲料中放15%的鱼粉,其他饲料中放11%的鱼粉,用植物蛋白来代替,再加了一点蛋白酶。我们的预想是螃蟹的消化能力差的话,补充蛋白酶是否能起到效果?

这个实验做了两三年,因为螃蟹并不好养,养殖的螃蟹体重是0.7克养到4克左右。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之后,饲料系数比较高,加了蛋白酶后,饲料系数下降。蛋白质和脂肪的保留率,随着蛋白酶的添加有显著的升高。除了蛋白酶外,我们还尝试用其它几种酶做了实验,结果也是保留率有所提高。得出的提示就是,螃蟹消化能力不是很强。

之前也做过很多螃蟹消化方面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就是螃蟹对植物蛋白源的利用性都很高,尤其是棉粕的利用率不比豆粕差。

但现在要纠正一下,螃蟹对植物蛋白源的利用性都很低。因为做消化实验要收集粪便,螃蟹的粪便是很碎的,营养成份在水里面溶蚀掉,但我们把它看做是被吸收掉。粪便里面营养成份溶蚀多少无法确定,但现在看来消化吸收率很低。对于蛋白酶的实验,在黄颡鱼身上也得到证实。

原来在湖泊养螃蟹,现在池塘养殖全部是模仿湖泊养殖的方式。为什么湖泊养殖的螃蟹比较好吃?肥满度也高?其实主要是因为有硅藻,硅藻是所有水产动物的“母乳”,硅藻通过螺丝等食物链向螃蟹来提供注入虾青素这一类重要的营养成份。但是在池塘条件下,至少水质很清澈,这种食物链是架不起来的。同时,因为水草的光合作用,pH值很高,如果管理不善,安硝酸、亚硝酸氮等也会很高。这些胁迫因子也会消耗虾青素,因为虾青素进入自由基,是体内最重要的碳氧化物,虾青素对虾蟹来说是一种必需营养素。

改善螃蟹体质可以往饲料里加虾青素源等。5月之前,刚刚放苗,这段时间水草长得很好,pH值很强很高,而且水质很清,食物链架不起来,应该在5月之前用强化料。

这试验也证明用其他抗氧化技术无法替代虾青素,用维C、维E做了一个100多亩到200多亩池塘的田间实验,但效果并不理想。

关于育肥方面。育肥效果好的是用冰鲜鱼喂养,但也有不好的例子。在调研时发现有两口池塘分别喂冰鲜和饲料,但喂冰鲜不如喂饲料的养殖效果好,养殖者也具有养殖经验,但使用冰鲜鱼的养殖效果并不理想。冰鲜鱼育肥肯定是好的,但冰鲜鱼要注意新鲜度和品质。但往往无法控制冰鲜的品质,所以饲料还是一个途径。

育肥有很多的营养学的道理在里面,举一个案例,最后育肥阶段使用玉米和大豆,玉米有玉米黄素的补充,大豆油里面有很多的磷脂,螃蟹在最后阶段脂肪聚集特别快。螃蟹脂肪在开始的3个点、4个点到最后10个点,需要大量的脂肪。在强化饲料方面,始终没有做到这一点,后期还要注意牢靠、肥水。

农药是“水瘪子”的重要诱因

2002年就开始研究“水瘪子”问题,2014年的时候,苏州市相城区区政府还支持了我的一个项目“白膏症的研究”,有很多有说服力的案例,实验室也有一些实验结果。因为时间关系,只于大家分享实验结果,农药、菊酯泡塘是“水瘪子”病的重要诱因。

农药对“水瘪子”有针对性影响,还有没有其它影响?

2015年和2016年,苏北“水瘪子”问题中,农药占了决定性作用。但“水瘪子”病,我们应该把它定义成长期的肝胰腺坏死症,这个现象一直都有,如果管理不善、长期低氧胁迫或投喂腐化的饵料等等都会引起“水瘪子”病。

2002年,某出口基地出现过“白膏症”,螃蟹看起来很大但是里面都是水,损失很大。我在2013年就注意到“水瘪子”病,2014年在兴化有一个区域“水瘪子”很严重,就开始立项研究。流行医学调研结果是溶氧,实验室验证结果也是溶氧,但是我还做了高的pH胁迫,低的溶氧胁迫,重金属的胁迫,腐败的饵料。这些都会引起肝胰腺坏死症状,但是概率不会很高。

有些人没有用农药还是出现“水瘪子”病,因为买的苗种有问题。从育苗的朋友处得到的信息,育苗也会使用菊酯泡塘,所以有的养殖户买回来的大眼幼体已经有问题。我开始认为是繁育用的母本受到损伤,但现在更多的诱因是幼体的塘口使用菊酯泡塘留下的后遗症,这个因素占了95%,其他因素占10%以下。

(文章来源:腾氏水产商务网)